参加省残运会的我市残疾人运动员教练员合影。
智力残疾孩子参加基本生活技能比赛。
长海县开展“点亮视界 温暖人心”白内障免费筛查活动。
5月19日,是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主题为“科技助残,共享美好生活”。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市残联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自觉融入新时代“两先区”建设大局,以加快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和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共同富裕为主线,深入实施“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目前,《大连市“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实施顺利,主要指标符合预期,重点任务有序推进,基本民生保障、公共服务、权益维护惠及到人。
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日臻完善
2023年,市残联贯彻落实《关于开展金融助残服务的通知》文件精神,发展农行“e推客”平台项目,助力农村残疾人增收。全市共推荐金融助残贷款申请24人,放贷8人,贷款总额101.7万元。贷款项目包括肉鸡、羊、牛、猪等养殖项目,葡萄、樱桃、草莓等种植项目,以及个体经营加工、水产养殖领域。
过去一年,市残联不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提升民生保障水平。除拓展农村残疾人增收新渠道外,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动态防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密切与民政、农业和农村等部门对接,定期进行农村困难、边缘易致贫、突发困难的残疾人等重点对象数据核实比对和信息共享,建立工作台账,精准实施救助帮扶。推动惠残政策应保尽保,2.4万人享受低保待遇,在城、乡标准每人每月925元、745元普惠政策基础上,执行相应残疾类型等级上浮特惠政策,最高上浮50%。为1.2万人提供集中、居家和日间照料托养服务。为6.3万名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标准分别为200元/月、100元/月。为4063名55~59周岁参保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补助,每月标准为244元。利用大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及残疾人“一人一策”管理系统,定期对残疾人证迁出、过期、冻结、注销等变化情况进行比对,确保政策执行精准、规范、便捷。加强残疾人走访探视关爱,全年共走访慰问1.7万户残疾人家庭,合计款物1000余万元。
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有所突破
今年的水稻育苗时节,普兰店区皮口街道大岭社区的40多户残疾人家庭再也不用为种植水稻田发愁了。他们以土地入股保底分红形式加入了大岭土地股份合作社,实现了不用本人耕种就有收益。如今大岭社区40多户残疾人家庭都被纳入土地股份合作社,累计分红5万多元。
一年来,市残联通过多种方式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全市新增残疾人就业1975人。落实促进残疾人就业十大行动,推动出台对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进行资金扶持政策,按每人每月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50%给予机构运行补贴,在全省首次采用资金直补方式,激发机构招录残疾人积极性。融合传统形式及新业态搭建供需新平台,实地走访企业拓岗位,举办大型残疾人就业洽谈会5场,线上推送岗位信息19期,组织线上招聘会及直播带岗,共吸引企业200余家,开发岗位近500个,完成率108.75%,其中,城镇新增就业789人,农村新增就业1186人。97名高校应届残疾毕业生一对一就业服务建档率、服务率均100%,有就业意愿的47人中就业43人,就业率91.49%,超额完成任务。为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721名残疾人开展了职业能力测评,全市实名制培训残疾人1856人,完成率114%。组织参加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
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日趋健全
2023年,6周岁的墨墨顺利成为一名小学生。“这一切都是我以前从不敢奢望的!”墨墨妈妈激动地说。4岁时,一纸诊断书搅乱了这个家庭原本平静的生活,墨墨被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在残联的帮助下,墨墨在定点机构走上了康复之路。2019年,残联提高康复补贴额度,墨墨每个月可获得2000元补贴,大大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
一年来,市残联不断加强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质量。贯彻落实市残疾预防行动计划,为2241名残疾儿童进行康复救助,最大限度惠及残疾人家庭。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1309人,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和矫治手术685人。落实精神残疾人服药政策和住院诊疗政策,近6000人受益。完成辅具适配5374件,服务残疾人4891人。保持全市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学生1220人,随班就读学生1392人,送教上门学生418人。对符合条件的残疾学生及贫困残疾家庭子女给予2080~5980元/人/年的助学补助,惠及4018个残疾家庭。52名残疾大学生申请新生奖励项目。丰富残疾人精神生活,开展“五个一”残疾人文化服务工作,惠及残疾人4000余人次。推动残疾人竞技、特奥、群众体育融合发展,省第十四届残运会群体项目、特奥项目我市获得全省金牌榜、奖牌榜第一名。将残疾人纳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开展“残疾人健身周”“特奥日”“残疾人冰雪运动季”等活动,3000余人次参与。
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有力保证
“谢谢你们的帮助,我乘坐电梯时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居住在沙河口区某高层楼房的盲人老张说。因为电梯没有安装报层音响,老张乘坐电梯曾因下错楼层撞到消防栓致头部受伤。由于国家对无障碍设施资金扶持主要用于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老张的诉求成了难题。市残联联合沙河口区检察院一起探讨解决路径,通过争取小区物业的支持,为老张所在楼房安装了电梯报层音响,解决了老张的烦心事。
过去一年,市残联依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不断优化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开展“法援惠民生、关爱残疾人”行动,助推出台残疾人公证费用减免政策。开通残疾人法律援助申请“绿色通道”,对特殊残疾人免于经济状况审查、实地实时办理,畅通线下、网络、热线等服务渠道,建立部门协作、上下联动、法调衔接的维权合力,提供全时、便捷、全段、面广的服务保障。畅通信访渠道和工作机制,接待残疾人来信来电来访1500余件次。积极宣传《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调研全市盲道、医院无障碍建设情况,形成系列调研报告,提出改进建议。为1556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手语、盲文推广应用扩面提质,大连新闻传媒集团坚持每周一次手语新闻报道。围绕残疾人急难愁盼、融入社会、便利办事、安全出行、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推出扶残助残项目,形成“阳光志愿助残服务基地”“蜗牛行动”等一批关爱残疾人品牌。健全四级残联组织网络体系,残疾人服务纳入社区工作事项清单,助残服务纳入社区依法(规)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全市残疾人工作取得的成绩,凝聚了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切实关注,体现了各方各界热心支持和广大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市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锚定高水平完成市“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目标任务,深入实施残疾人工作全面振兴新突破提升行动,聚力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和残疾人共同富裕工程,加快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推动残疾人工作提质增效,持续提高残疾人生活品质。
来 源 | 大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