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助听器验配管理国家标准《声学 助听器验配管理》将于2025年4月1日正式实施

2025-03-28

国家标准《声学 助听器验配管理》发布


据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近日消息,国家标准GB/T 44994-2024 《声学 助听器验配管理》,已于2024年12月31日发布批准公告,即将于2025年4月1日实施标准等同采用ISO 21388:2020《声学   助听器验配管理》是我国首个助听器验配管理的国家标准,适用于助听器验配师为客户提供的助听器验配管理服务。


图片


随着人口增长及老龄化程度加深,听力损失的人群占比正在快速提升。助听器是听障者最主要的干预手段之一。


近年来,通过连续推动听障者康复项目以及助听器验配师职种的设立和考核,听障者的干预及康复服务有了长足进步,但也存在助听器验配的规范化程度不足等客观情况,不仅影响助听器的用户体验,也制约我国听力行业发展。


规范助听器验配的全过程管理,响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关于加快推进国际标准转化的要求,由中国科学院提出、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7)归口管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 21388: 2020,推出了国家标准GB/T 44994-2024 《声学 助听器验配管理》。


该标准主要由解放军总医院、中科院声学所、华东师范大学、浙江科技大学、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等医疗科研单位的技术专家以及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杭州安湃声、苏州立人等公司的行业专家起草,历时四年研讨论证,近期将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GB/T 44994-2024《声学 助听器验配管理》的制定,为助听器验配的全过程管理提供指导,介绍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对开展验配服务的前提条件、助听器验配的常规流程及验配服务质量管理做了深入细致描述,规定从客户建档到随访服务的助听器验配管理常规流程,包括执行、组织和控制助听器验配所有阶段。


规定确保提供适当服务的重要前提条件,如人员教育水平、场所和设施系统等,并提供资料性附录A~F


附录A给出了执行助听器验配管理所需的胜任力条件。附录B为助听器验配师教育提供了推荐的课程规划。附录C是一个标准的验配室示例。附录D提供了关于转诊客户进行医疗或其他专科检查和治疗的指导。附录E推荐了在助听器验配管理过程中,需要与客户交流的重要信息。附录F是一份全面的术语表,提供了与助听器验配管理相关的最新术语定义。


标准着重点在为有听力障碍的大多数成年客户提供服务。儿童、伴有其他残疾或使用植入式听觉装置的某些特定听力损失人群可能需要本标准范围之外的服务。本标准总体上适用于气导助听器,大部分情况适用于骨传导装置。



扩展阅读:助听器科学验配的标准流程

根据《声学助听器验配管理》(2025年4月1日实施)及专家建议,规范验配需包含以下核心步骤:


01病史咨询与耳道检查

目的:排除中耳炎、耳膜穿孔等疾病风险,确保佩戴安全。

操作:医生需详细了解患者听力损失史、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及用药情况。   


02专业听力检测

检测内容:通过纯音测听、言语识别率测试等,精准分析听力损失类型(传导性/感音神经性聋)及程度(分五级:轻度至极重度)。

专家提醒:左右耳听力损失常不对称,需分别测试并定制参数。


03个性化助听器选择

设备类型:

-数字助听器:根据听力曲线分频段补偿,降噪能力强,适合多数患者。

-模拟机(已淘汰):仅放大声音,无降噪功能,正规企业已停产。

选择依据:结合患者生活方式(如是否需要蓝牙功能)、外观需求(隐蔽性)及预算。


04精细调试与效果评估

调试重点:增益、压缩比、频响曲线等参数需匹配患者听力损失特点,避免过度放大高频噪声。

评估标准:通过真耳分析、声场测试等验证助听效果,确保言语清晰度提升且无不适感。


05使用指导与定期随访

适应期训练:建议从每日2-3小时逐步延长佩戴时间,家人需配合放慢语速、减少背景噪音。

随访周期:每半年复查听力并调试设备,适应自然听力变化。

来源:国家康复器械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阅读6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